2011年7月28日 星期四

書摘:『行銷 3.0』 作者:Philip Kotler & …


由於低價手機和電腦、便宜且方便的網路、開放原始碼的浪潮等新一波資訊科技的興起,促成了現今第三代行銷理念的崛起。也就是行銷中的人本主義,從「1.0 產品導向」→「2.0 消費者導向」→目前3.0的人性導向。一方面重視社會責任,追求讓世界更美好;另一方面也更重視企業間合作,並將利害關係人(包括員工、代理商、經銷商、供應商)視為夥伴,彼此共享品牌使命、願景和價值。


※※ 目前的社會正處於三個年代 ※※

【參與的年代】
這是由於社群網路的興起,包括自我表達式的BLOG、FB等,或是協同合作式的wiki等。很多的產品,由消費者(特別是有影響力的部落客)取代了行銷人員,參與了產品的共同創作。也由於消費者的創作,往往更貼近消費者,更易吸引共鳴。


【全球化(弔詭)的年代】
世界是平的!! 拜交通、資訊科技所賜,人、貨物、服務得以自由流動。
世界還是圓的!! 因政治、心理因素(某種種族或文化主義)將國家疆界更加強化。

也因此形成了公民品牌-尊重當地文化、滿足當地人民公眾利益。或是國家品牌-抵抗外來品牌的愛國與保護主義。不論哪一種,皆是在追求生活中的延續感,並尋求與他人連結在一起。


【創意社會年代】
現今職場以從出賣勞力的藍領和貢獻技術的白領,轉入的用右腦發揮創意的新技術、新概念的創新者的時代。今日的社會在追求物質滿足外,也在追求一種精神性的實現-也就是生活中非物質面的價值與長期現實意涵。越來越多的人在尋求滋潤心靈的養分。



※※ 而這樣的環境,創造出行銷 3.0的三大基石 ※※

內容:科技變革→參與的年代←【協同行銷
脈絡:政治、經濟、社會變革→全球化(弔詭)的年代←【文化行銷
方式:市場變革→創意社會年代←【精神行銷

未來的價值主張:提供『意義』給消費者
行銷3.0並不是讓企業拿「企業公民價值」來上演公關秀。而是要實現於企業文化中,並思索如何超越物質目標來追求自我實現。


※ ※ ※ ※ ※ ※ ※ ※ ※ ※ ※ ※

在過往行銷學的演進史中,歷經三個階段

在早先的時代(1960s +),行銷注重『產品管理』,談4P (Product / Price / Promotion / Place) 或 新4P+ (People / Process / Physical evidence / Public opinion / Political power):強調製造生產產品導向。

至於到了中期,改用客戶取代產品的『顧客管理』為主軸,談STP (Segmentation 市場區隔 / Targeting 目標市場 / Positioning 市場定位 )。

而後期,則將行銷焦點集中在消費者情感的『品牌管理』上,談情感行銷 / 體驗行銷 / 品牌權益。

然而現在,卻正處於一個消費者越來越不相信企業製作的廣告的時代;90%消費者相信他們認識的人所在的推薦、70%相信網路上的顧客意見調查,也就是說消費者對所屬社群網路的陌生人的信任度,比對所謂的專家信任度還要高。

也因此現今3.0的行銷,著重於重拾消費者的信任感。也因此必須升級過往的行銷思維,進行水平行銷:

產品→4P→共同創作 (co-creation) ←【協同行銷
顧客→STP→社群化 (communitization) ←【文化行銷
品牌→建立品牌→建立個性 (character) ←【精神行銷



【共同創作】
透過個別消費者的體驗所累積起來的經驗,創造出產品的大部分價值。
Step 1: 企業創造出平台
Step 2: 讓社群中的消費者將平台客製化成其獨特的認同
Step 3: 要求其他消費者提供回饋,並加以改善

這部份典範包括早期的 Amazon(書評)和近期的Google(Beta版測試)、Apple(App Store) 都是箇中高手。


【社群化】
將各社群視為一個 Big one 客戶,針對其特色進行行銷工作。

社群成員主要分為三種,群聚式、網絡式、中心式。群聚式的成員對有相同信念的品牌有強烈的品牌認同感,但成員不必然會相互互動,如強調天然有機的品牌。網絡式則由有強大號召力的人物所吸引組成忠誠的粉絲團,如某某美容教主的品牌。中心式的成員則會互相互動如團購品牌。


【建立個性】
所謂個性,是指發展出真實的DNA,建立真實的差異化。
這世紀最明顯的實例商品非 iPhone、iPad系列莫屬。


另外,除了上述以外,還要加入人性行銷的 3i:品牌認同(Identity)、品牌誠信(Integrity)、品牌形象(Image)。在社群中維持高透明、與消費者共同擁有夢想,並決心讓使命(人本關懷)、願景(永續經營)與價值(造成改變)堅定不移。


※ ※ ※ ※ ※ ※ ※ ※ ※ ※ ※ ※



最後,實踐改變世界前的十大信條:
1. 熱愛你的客戶,尊重你的競爭對手
2. 對變革要敏銳,隨時做好轉型準備
3. 捍衛名聲,清楚了解自己
4. 先服務那些能從你身上獲益最多的客戶
5. 用好價格提供好的包裝
6. 隨時待命,傳播好消息 (協助你的客戶找到你)
7. 找到你的客戶,留住客戶並擴大客戶基礎
8. 不論做什麼生意,都是服務業 (必須擁有服務顧客的精神)
9. 持續改善品質、成本與產品推出方式
10. 蒐集相關情報運用智慧做最終決策 (持續學習與累積經驗)


※ ※ ※ ※ ※ ※ ※ ※ ※ ※ ※ ※

結語:
人們越來越重視企業的行為與價值,新世代的消費者,更加關切社會議題與社會關懷。企業必須重新改造自己,成為一個以人性為中心又能獲利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