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2日 星期日

騎著火箭腳踏車上太空(新獨角獸Rocket Lab介紹)


Rocket Lab,Peter Beck,Electron
Peter Beck和Electron火箭,可以看到牆上還掛有早期原型





    Rocket Lab的創辦人Peter Beck出生於紐西蘭,父母分別是博物館館長和教師,簡單的說就是一個普通中產階級家庭,而當1999年Beck高中畢業後開始想要實現童年夢想製造火箭時,我想大家應該會說:「那很棒阿!」然後一笑置之。可是沒想到他是玩真的,開始上圖書館研究如何做出燃料,設計出噴射引擎,接著自己坐上時速高達140公里綁著火箭的腳踏車進行瘋狂的實地測試。說真的,我一直以為那是卡通中才會出現的場景。


情境模擬圖,非Peter Beck本人



    為了進一步學習能克服太空特殊環境的尖端工程技術,他並沒選擇繼續升學研究,而是去當船廠學徒從基礎打雜做起,學會打造遊艇的引擎;去電器廠工作,學會運用車床與相關鑄壓技巧;最後加入了政府支持的工業研發實驗室。

    可是,打造真正可以上太空的火箭,還是件非常花錢的事,只有單純的理想是沒法獲得太多實質的支持。所幸,他發現了一個機會,因為電子零件的進展,衛星可以越做越小,但功能卻越來越強,更多的商業用途得以被實現,例如可以向農人提供土壤情況,讓他們可以為欠收準備;為漁民預報海洋的溫度、魚獲的位置等;可以追蹤每片森林生長或砍伐的情況;石油、天然氣及礦業公司也可以利這些資訊來確定鑽井的深度。運用在商業的方式不勝枚舉,讓我想起1987年Walmart為了快速傳遞Supply Chain資料,居然就自已建立衛星互聯網、1990年代台灣的太電孫道存先生也有投資的銥衛星(Iridium)通訊計劃;而類似的計劃鋼鐵人Elon Musk打算在2019年改頭換面捲土重來,預計花6年時間全新布建4425顆衛星(小編:目前太空中也才1500顆運行中的衛星而已),組成一個連接全球的巨型衛星通訊網絡,以180倍的傳輸速率取代現有寬頻,解決偏遠地區無法上網的問題。看起來,商業衛星的市場正蓬勃發展。

    雖說設計出不會因影像失焦而瞎眼的衛星早已不成問題,但讓它們能上太空才是個瓶頸。早期,因為有軍事用途,就像北韓金小胖時不時射個搗蛋,所以被視為國防機密。但在美國矽谷創投們的推波助瀾下,民營企業加速參與太空開發。如Elon Musk的SpaceX、Jeff Bezos麾下Blue Origin等。大家都看中了這個破壞性創新的機會—「商業航太」產業這塊處女地。不過,這些民營太空競賽領域的重量級選手大多著眼於開發遠離地球的軌道、可荷載昂貴重型衛星的「可回收式火箭」,載運在距地500~1500公里高度的低地球軌道(LEO,Low-Earth Orbit)運行的小型衛星因為成本不符,顯然不是他們的首選目標,只算是有機會時順道可以賺一下的外快。因此,這個低階的市場,就成了Rocket Lab的機會;而且Beck有著更崇高的理想,他認為除非能讓廉價的火箭普及,否則人類無法真正在太空中進行實驗,他對自己說:「我必須要讓這件事情變得容易,我得要去建造火箭」。


Rocket Lab,Peter Beck,Ātea-1
Rocket Lab團隊與「Ātea-1」



    2007年Beck說服了當地的企業家Mark Rocket和一票親友,籌集了30萬美元,然後花了兩年時間建造出第一個原型「Ātea-1」,並在2009年11月進行試射。至此,這間Rocket Lab公司正式啟動火箭建造計劃。「我們是從一張白紙起步!!」Beck驕傲的說:「我們是全球少數把火箭從無到有開發出來的私人企業,並且在四年內實現了發射的目標。」在紐西蘭北島的Mahia Peninsula島當地時間2017年5月25日16點20分,首次發射他們公司生產的「Electron」兩截式電池動力火箭:
  • 火箭高度為17公尺,荷載量約150公斤
  • 採用碳纖維外殼
  • 使用9個『真空3D電子束列印』的輕型電動渦輪引擎Rutherford
  • 升空時速超過27000公里,足夠將迷你型以下衛星送入低地球軌道,屬一次性火箭用完即丟


Rocket Lab,Mahia Peninsula
火箭發射基地,風景怡人的Mahia Peninsula


Rocket Lab,Electron launch
2017年5月25日16點20分 Electron 發射


    這是世界首個所有的主要部件都是3D列印而成的引擎,不僅讓火箭的重量更輕,也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和製造時間,可以用來縮短發射週期到每週1次,而每次發射費用有機會降到500萬美元,是SpaceX的1/12。當這枚任務代號「It's a test」的火箭倏然升空, 最後雖有一些技術問題未進入預定軌道,不過仍算是次成功任務。也讓紐西蘭成為第11個有火箭飛到太空的國家。接下來,會預計2017年底前進行第二次發射。而許多客戶也期待著能儘早開始商轉,包括Moon Express打算靠著Rocket Lab的火箭載著開採機器人MX-1,在2017年底之前抵達月球,以獲得有2000萬美元獎金的「Google Lunar X Prize」獎。

Rocket Lab,Electron,MOON EXPRESS,Robotic MX-1
MOON EXPRESS的Robotic MX-1待在Electron 內示意圖




    我只能說,這也太勵志了吧!! 為此紐西蘭還得趕著新定相關太空法律,並籌備設立太空機構.... 姑且不論Rocket Lab這間公司是否能在商業上順利發展,但至少已讓遠在地球另一頭的矽谷創投們注意到,在2017年的D輪融資中由Data Collective Venture Capital(簡稱DCVC)領投7500萬美元,共籌得1.48億美金。DCVC認為Rocket Lab的過人之處在於突破性地利用電腦「評估、模擬和修剪組合風險樹」,換言之,即針對可能出錯的情況建立模型,降低發生機會。而且專門搶佔體積在10U(100cm×100cm×100cm)以下的小衛星發射市場,與SpaceX形成差異化競爭;得益於小衛星的蓬勃發展,連NASA也表現出興趣,目前已累了不少訂單。因此,被賦予了10億美元的估值,成為CB Insights的「The Global Unicorn Club」榜單上的新成員。《主要資料來源:Bloomberg Businessweek - At 18, He Strapped a Rocket Engine to His Bike. Now He’s Taking on SpaceX


Rocket Lab logo